本網訊(孫愷)贛江邊的羅塘鄉山環水繞,紅色遺存在晨光里靜靜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一群游客正在聽年輕講解員孫榮慧繪聲繪色地講述著這片土地上的紅色傳奇。曾經,這里因產業薄弱、資源閑置而陷入發展困境,年輕人紛紛外出謀生,村子略顯冷清。隨著數智技術的引入,智慧景區、數智鄉村、綠色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今,羅塘鄉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紅色傳承
“康克清在此度過童年,參加萬安暴動后跟部隊上了井岡山,她曾先后兩次回到家鄉,堅持吃住在自家這棟老房子。”
22歲的孫榮慧是江西省萬安縣紅色羅塘景區的一名講解員,每天都要向游客講解家鄉羅塘的紅色歷史。
康克青故居 羅塘鄉供圖
萬安縣羅塘鄉是井岡山革命斗爭的重要策源地,孕育了康克清、曾天宇等革命先驅,有康克清故居、萬安暴動行動委員會舊址、曾天宇故居等紅色遺存7處,并新建有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萬安段)。
但是,受制于產業薄弱、資源活化利用不足,羅塘鄉一度面臨發展困境,一方面是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滯后,另一方面是集體經濟收入不足、勞動力外流率高;此外,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亟待提升。
孫榮慧說:“我之前一直是在外面的博物館做講解員的,也沒有留在羅塘。”
紅色羅塘景區全景
三峽集團自2003年起定點幫扶江西省萬安縣,始終心系羅塘鄉的發展。針對羅塘鄉紅色資源優勢和鄉村振興需求,三峽集團通過數智化技術手段,打造智慧景區,不斷完善提升紅色羅塘景區的功能配套,讓景區既能傳承紅色精神,又能吸引游客。
羅塘鄉工作人員謝瑤瑤說:“智慧景區讓我們通過AI攝像頭實現對整個景區的實時監測,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能第一時間了解游客需求,提升游客體驗。”
據了解,紅色羅塘智慧景區系統不僅可以實現車流量統計、核心場館客流超載預警、場館和重要展品異常狀態監測,還可以通過旅游導覽微信小程序,提供智慧停車、智慧充電、線路規劃和導航、景點介紹、住宿餐飲等服務信息,為游客提供了更加靈活自由、高效便捷和舒適的旅游體驗。
如今,紅色羅塘景區游客增長量達50%,游客的平均停留時長也從1小時提升至2.5小時,紅色文化傳播效率提升200%,旅游收入增長320%,很多像孫榮慧這樣的年輕人也陸續回到了鄉里工作,紅色羅塘真的紅了起來。
紅色羅塘智慧景區展廳
“2024年,我們與三峽集團一起完成了羅塘鄉三峽特色智慧小鎮項目建設,將數智技術與紅色文旅、鄉村治理、綠色產業等深度融合在一起,智慧景區只是其中一個板塊。”萬安縣羅塘鄉黨委書記曾濱介紹。
數智小鎮
打造羅塘鄉三峽特色智慧小鎮過程中,三峽集團充分發揮自身清潔能源、生態環保和數智技術優勢,通過實施紅色羅塘景區數智化提升、數智鄉村建設、清潔能源開發、生態環境整治等項目,構建了一套以“紅色基因傳承、綠色產業發展、數智鄉村治理”為特色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我們鄉地處贛江邊,水系發達,河塘密布,溺水事件頻發,以往一到夏季,我們就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沿河巡查,以防意外發生。”羅塘鄉工作人員介紹。
防范溺水是羅塘鄉諸多鄉村治理的實際需求之一,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工作生活需求,三峽集團通過建設數智鄉村,搭建起了一個以5G、物聯網、人工智能、遙感等信息技術為手段,包含數據收集處理發布中心,和社會治理、村組入戶管理、鄉村振興等五大服務模塊及N類應用的吉安市首個鄉鎮級數智鄉村管理平臺,提升了羅塘鄉的基層治理能力。
贛江邊的羅塘鄉
數智鄉村管理平臺的社會治理模塊中就包含一套防溺水監控系統。這套防溺水監控系統通過30套AI防溺水設備,實現對重點水域的實時監控,既可以在人員入水前進行語音提示,也可在溺水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進行聲光報警,引導救援。
此外,還有生態監測網絡布設的15套水質終端和2座空氣監測站,可以實時預警環境異常。2024年一年就處置秸稈焚燒、垃圾亂倒事件33起,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全鄉環境信訪量下降明顯。
而數智鄉村管理平臺中村組入戶管理模塊,在打通綜治、民政、醫療等8類數據源后,構建齊了全鄉96個村組“戶—人—房—收入”的動態數據庫,可以精準標注脫貧戶、低保戶、監測戶等對象,實時更新幫扶進展,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干群少跑腿”。
“將數智技術融入鄉村治理,實現了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也提升了鄉村治理效率,老百姓都說‘線上辦事少跑腿,防溺水監控護平安,這才是真幫扶’。”曾濱表示。
數智鄉村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產業振興則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在幫扶過程中,三峽集團積極結合自身優勢和羅塘資源稟賦,推動實施一批綠色產業項目。
綠色筑基
“每天都要來檢查設備運行情況,添加一些凈水的藥劑,當然,簡單的維修也是我來負責。”年近半百的謝聲權是羅塘鄉污水處理站的運維人員。
謝聲權是土生土長的羅塘人,世代務農,現在負責包含羅塘鄉污水處理站在內的多個污水處理站的運維,雖說每天要驅車100多公里往返于這些污水處理站,但是多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且看到了家鄉越來越美,他打心里高興。
羅塘鄉污水處理站
“過去每家每戶的污水都是直排的。你看,現在處理過的水和井水一樣干凈,環境是真的好了。”謝聲權說。
從2020年開始,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采取PPP模式在羅塘鄉實施了污水處理項目,其日處理污水達到350立方米,足以滿足全鄉的污水處理需求。如今羅塘鄉水質達標率達到了100,轄區內贛江段水質也躍升為躍升Ⅱ類標準,水環境和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告別了污水的羅塘鄉真正有了發展紅色旅游、特色農業等綠色產業的基礎。
如今,羅塘鄉通過農旅結合,已經沿羅塘旅游公路布局了春季油菜花海、夏季荷花采摘、秋季洛神花節、冬季黑木耳研學的“四季可游”業態,每年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還通過特色農業實現增收。
其中,盤活冬閑田建成的15畝黑木耳種植基地,成功帶動30戶村民戶均增收8000元,成了“小木耳大產業”示范樣板;500畝洛神花基地及140畝“果樹套種”基地則累計帶動500余戶農戶增收,戶均年收入增長1.8萬元,還形成了“一村一品、連片成鏈”……
羅塘鄉小學屋頂光伏項目
羅塘鄉老居村村民老張高興地說:“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光伏板曬著太陽就能掙錢,黑木耳基地打工一年能多賺8000塊,村里環境也變美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光伏則是三峽集團依托清潔能源主業,促成生態富民雙贏格局的重要舉措。
三峽集團先后利用農貿市場、鄉小學等閑置屋頂建成了330.78千瓦分布式光伏矩陣,年收益可達15萬元,并帶動了周邊2萬平方米屋頂光伏開發;增設了6臺60千瓦直流雙槍充電樁,不僅填補羅塘鄉新能源服務的空白,增加了游客自駕便利度,每年還可以帶來收益約10萬元;安裝的370盞光伏路燈在實現旅游公路全路段照明的同時,年均節省電費12萬元……
“三峽集團通過推動實施綠色能源項目,支持并帶動了我們鄉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目前我們鄉有500余戶農戶通過特色農業、光伏分紅增收,3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曾濱補充說這些項目不僅帶動了農戶增收,還增加了村集收入,真正落實了強村富民的振興目標。
當紅色羅塘遇上綠色三峽,這座一度沉寂的紅色寶庫逐步蝶變成為紅色資源活化、數字技術賦能、綠色產業筑基的三峽特色智慧小鎮,“紅綠”的融合也成功為革命老區探索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振興路徑。
羅塘鄉全景
三峽集團幫扶干部陳迪于表示:“未來,三峽集團將接續幫扶羅塘鄉,并通過數智技術賦能、紅色文旅引流、綠色產業筑基等手段,全面激活羅塘鄉發展動能,將羅塘鄉打造成‘紅綠融合’的數智化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編輯:孫鈺芳 陳曉英 盧西奧
發布日期:2025年08月26日